从过年之后就一直期盼的国庆假期结束了 ,终于可以安心盼过年了
But!!
伴随着假期结束,还是有个问题困扰着我们:
P2P网贷平台到底要办哪个证书?ICP还是EDI?
ICP和EDI是网贷圈最近的两大热词。拿到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,对网贷平台们来说,是合规路径中比较容易走的一步。
自8月24日四部委联合发布《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管理暂行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暂定办法》)以来,主流舆论普遍认为P2P面前有三座大山:ICP认证、金融备案、资金银行存管。
在一阵申请ICP证的热潮之后,市场风向急转,开始认为网贷平台需要的并不是ICP证,而是EDI证。于是乎,又一场EDI的办证浪潮掀起了,不少平台为了求稳妥,干脆双证一起申请。
这种热潮甚至催生了中介,根据企业的情况,中介会给出明码标价,“有金融办备案的一万多,没有备案的几万块”。但最新的情况是,这两个证很可能都不是网贷平台真正需要的。那些已经“完工”的企业,可能需要重头来过。
9月28日,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北京举行闭门会,主题是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政策的解读。
据网贷之家的消息,工业与信息化部领导在会上谈了电信许可证的事情,结论是,P2P平台需要办理的既不是ICP证,也不是EDI证。
真相是,EDI证用于海关、保税等系统,P2P平台根本不需要,这个传言当时也是媒体误读闹出的乌龙。ICP证则只有在平台有论坛、留言板、网站搜索、语音留言等在线交流功能时才需要办理。
P2P的模式到底该办哪个证书呢?据工信部权威人士表示,办理“EDI的说法肯定是不准确的”,而且此前的市场解读存在着两个层面的误读。
第一个误读 | 目前工信部尚未排除ICP许可的可能性,具体判断要等银监会下发《网络借贷备案登记指引》。
该人士表示,在完成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等级备案后,P2P平台需要向地方通信管理局申请的许可证只有一个,即《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》;在许可证的各项业务形态中,P2P平台对应的应是“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”一项;但是,目前尚未排除申请“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”,也即“ICP证”的可能性。
第二个误读 | 不能将“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”等同于EDI。
据《电信业务分类目录(2015年版)》,EDI对应的“电子数据交换”,属于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中的一种。除了EDI,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助理业务还包括了交易处理业务、网络/电子设备数据处理等另外两项业务内容。该人士表示,P2P平台的业务形态更加倾向于其中的“交易处理业务”,而EDI一般对应的是海关、税务等处于国际标准数据格式的报表、保单业务,“跟P2P没有任何关系”。
此外,该人士建议平台到地方金融监管当局补办备案登记,再去地方信管局进行服务项目的变更。
P2P真正需要办理的叫“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”,目前还没有一家平台手里有。平台需要先到地方金融主管部门进行备案,然后再提出申请,电信部门备案时会注明“含网络借贷信息中介许可服务”。
嗯,前阵手忙脚乱办的ICP和EDI都白瞎了 ,大家一夜之间回到同一起跑线。
ICP许可证是对外合作的主要资质之一,在与银行谈存管等核心业务时,银行会要求P2P平台提供ICP经营许可证。
由此可知,P2P要越过ICP认证、金融备案、资金银行存管三座大山的顺序是,先办理金融备案,再办理ICP认证,最后再办理资金银行存管。